火灾三要素

2023-03-19

大家好,给大家分享一下火灾三要素是指什么三缺一不可能发生的火灾,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点。下面详细解释一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火灾三要素的相关图片

火灾发生的三要素是什么?

火灾发生的三要素分别是: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源。只有这三个元素同时存在,才有可能引发火灾。可燃物是指易于燃烧的物体,如纸张、木材、油料等;氧气是维持燃烧的必要元素;点火源包括明火、电弧等,它为可燃物提供能量从而引发着火。在预防和控制火灾中,需要防范这三个要素的存在,以降低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火灾三要素是指什么?

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

火灾三要素是指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这三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燃烧不能发生和维持,因此火的三要素是火灾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断火三角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扩展资料: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人类能够对火进行利用和控制,是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说人类使用火的历史与同火灾作斗争的历史是相伴相生的,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不断总结火灾发生的规律,尽可能地减少火灾及其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火灾时需要安全,尽快的逃生。

火灾发生的三要素是什么?

火灾发生的三要素是:助燃剂、可燃物和引火源。

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氧或氧化剂发生燃烧的物质,如可燃固体、气体、液体。

2、助燃物:凡能帮助支持和导致燃烧的物质,如空气、氧气、氧化剂。

3、火源:凡是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明火灼热物体金属撞击火花、电火花、静电放电、雷电、聚光化学品自燃。

扩展资料: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的特点是火势蔓延速度快,火灾扑救难度大,人员疏散困难。在高层建筑火灾中被困人员的逃生自救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尽量利用建筑内部设施逃生:利用消防电梯、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观景楼梯进行逃生;利用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将房间内的床单或窗帘等物品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2、根据火场广播逃生。高层建筑一般装有火场广播系统、当某一楼层或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蔓延时,不可惊慌失措盲目行动,而注意听火场广播和救援人员的疏导信号,从而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和方法。

3、自救、互救逃生。利用各楼层存放的消防器材扑救初起火灾。充分运用身边物品自救逃生(如床单、窗帘等)。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共同逃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火灾

火灾的三要素是指什么

随着汽车走进家庭,人们与加油站的关系逐渐密切起来,对身边的加油站也多了一些关注。

汽油属于危险化学品,不但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起静电,对人体还有一定的毒害性,所以加油站泄漏滴洒的油品、挥发逸出的汽油蒸汽都会给周边的人们和环境带来危害。更为重要的是,国内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单位发生的爆炸火灾事故警醒着人们——身边的加油站也是危险化学品的经营场所,会不会发生类似事故?

这就要从形成火灾的源头——火灾发生的“三要素”说起。火灾发生的三要素是:助燃剂、可燃物和点火源。这三个要素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会产生和维持。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阻断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可以扑灭火灾。

加油站火灾除了具备一般火灾的共性外,还具有油品易燃烧和油气混合气体易爆炸的特殊性。从消防安全的角度分析火灾的“三要素”,就可以知道防范的重点在哪里。

1、助燃剂。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剂,一般指空气、含氧化合物等。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水也是助燃剂。

2、可燃物。加油站的可燃物一是油蒸汽;二是渗漏出的油品,油罐区的卸油口、油罐人孔井、计量口、通气管、管沟、加油机以及加油站内的低洼地都是油气聚集和容易渗漏的地方;三是加油站内的易燃物垃圾、含油污水等,也是需要重点防范的。

3、点火源。加油站内老化的电器、管理不当的明火、雷击、静电火花等,以及外界进入加油站区域的物体都会形成点火源。

4、工作流程。根据“三要素”来审视加油站的工作流程中:加油站的工作环境中,空气是隔绝不了的,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卸油、量油、加油、维修改造施工几个环节都会使油品暴露在空气中,如果在作业中违反操作程序或发生意外事件,油品、油蒸气或其它易燃物在空气中与点火源接触,就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所以,加油站安全的第一要务是易燃物管理,包括控制油蒸气排放和油品渗漏,如采用第一、二阶段油气回收系统,防腐蚀、防渗漏、防溢油等防护和监控系统,及时清理垃圾、固液废弃物,保持加油站整体的清洁、靓丽;第二要务是控制点火源,对电气、明火、静电、雷击以及外部进入加油站的点火源等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御和应对措施(据国外资料:相当比例的加油站火灾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第三是对加油站的维修改造和油罐清洗工作进行严格的流程管理,包括施工队资质、动火证的审批、消防部门的监管等;第四是事态控制体系,包括消防预案、自动消防系统、紧急关断阀、消防设施配备等。

发达国家消防部门主张的理念是:以技术手段确保可燃物料储运设施自身的安全性能,以严格的安全管理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这是制定防火措施的出发点。而防火间距的设置是控制加油站内的火灾对站外构(建)筑物的影响,反之亦然。我国有关防火设计规范也逐渐采用这一设防原则。对于防火间距,我们主张用“本质安全”型的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加油站自身安全水平,适当放松对防火间距的要求,但有三点必须保证:一是保证爆炸危险区域不能超出加油加气站可用地界限;二是保证爆炸危险区域内不得有非防爆的电气设备、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三是控制好加油站现场的油气挥发、地面遗洒、滴漏和其它易燃物存在。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加油站共计96354座,其中26.2%的加油站分布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区。为了保证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进站加油的司乘人员和周边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版)》中,对加油站的功能设计、安全间距、设备配置、油气回收、防渗泄漏、环境保护等都有具体的规范要求,选用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新技术,包括用于一些自助加油使用的“本质安全型”的技术设备。所以说,依规依法设计建设的加油站是能够保证使用安全的。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请广大消费者放心。

火灾三要素分别指的是

火灾三要素就是燃烧三要素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这三要素。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极其复杂,游离基的链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物理现象。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进行的快速放热和发光的氧化反应,并以火焰的形式出现。 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主要热能 动力的来源。近世对能源需求的激增和航天技术的迅速 发展,促进了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动力学、传热传质学的 结合,使燃烧学科有了飞跃的发展;另一方面以消灭燃烧 为目的的防火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燃烧理论的研究。

在燃烧过程中,燃料、氧气和燃烧产物三者之间进行 着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形成火焰这种有多组分浓度梯 度和不等温两相流动的复杂结构。火焰内部的这些传递 借层流分子转移或湍流微团转移来实现,工业燃烧装置 屮则以湍流微团转移为主。探索燃烧室内的速度、浓度、 温度分布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从流体力学 角度研究燃烧过程的重要内容。

由于燃烧过程的复杂性, 实验技术是探讨燃烧工程的主要手段。近年来发展起来 的计算燃烧学,通过建立燃烧过程的物理模型对动量、能 量、化学反应等微分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从而使对燃烧设备内的流场、燃料的着火和燃烧传热过程、火焰的稳定 等工程问题的研充取得明显的进展。

着火的三要素是什么?

可燃物、助燃物质、引燃能源。

要使燃烧得以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要有可燃物,例如木材、汽油、苯、甲烷、镁等;

2、要有助燃物质,通常存在最多的是空气中的氧;

3、要有引燃能源,例如明火、摩擦、撞击、高温表面、自燃发热、电火花、静电火花、化学能、聚集的日光或射线等。

扩展资料

发生火灾莫慌,报警自救两不忘

1、火灾发生后,逃生线路若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采取自救措施,不可盲目跳楼。

2、发生火灾时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发生火灾时不要惊慌,请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火警时应沉着、准确讲清起火地区、街道、房屋门牌号码或单位。报火警后要派专人在主要路口接应和引导消防车。

4、火灾自救七十二字口诀与火灾发生时“三”原则:熟悉环境,出口易找;发现火情,报警要早;保持镇定,有序外逃;简易防护,匍匐弯腰;慎入电梯,改走楼道;缓降逃生,不等不靠;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被困室内,固守为妙;迷离险地,不贪不闹。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这些火灾逃生小常识你必须要知道。

火灾三要素是什么!应该注意的火灾类型有哪些?

火灾的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应该注意的火灾类型有以下6类:

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干草、煤炭、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2、B类火灾:指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塑料等火灾。

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火灾。

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等火灾。

5、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

6、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扩展资料:

火灾时的逃生方法

1、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当你处在陌生的环境时,为了自身安全,务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楼梯方位等,以便关键时候能尽快逃离现场。请记住:在安全无事时,一定要居安思危,给自己预留一条通路。

2、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楼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灾发生时最重要的逃生之路,应保证畅通无阻,切不可堆放杂物或设闸上锁,以便紧急时能安全迅速地通过。请记住:自断后路,必死无疑。

3、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当发生火灾时,如果发现火势并不大,且尚未对人造成很大威胁时,当周围有足够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应奋力将小火控制、扑灭;千万不要惊慌失措地乱叫乱窜,置小火于不顾而酿成大灾。请记住:争分夺秒,扑灭“初期火灾”。

4、保持镇静,明辨方向,迅速撤离。

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首先要强令自己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的办法,尽快撤离险地。。撤离时要注意,朝明亮处或外面空旷地方跑,要尽量往楼层下面跑,若通道已被烟火封阻,则应背向烟火方向离开,通过阳台、气窗、天台等往室外逃生。

5、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逃生时间浪费在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已经逃离险境的人员,切莫重返险地,自投罗网。 请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6、简易防护,蒙鼻匍匐。

逃生时经过充满烟雾的路线,要防止烟雾中毒、预防窒息。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穿过烟火封锁区,应配戴防毒面具、头盔、阻燃隔热服等护具,如果没有护具,那么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

7、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按规范标准设计建造的建筑物,都会有两条以上逃生楼梯、通道或安全出口。发生火灾时,要根据情况选择进入相对较为安全的楼梯通道。除可以利用楼梯外,还可以利用建筑物的阳台、窗台、天面屋顶等攀到周围的安全地点沿着落水管、避雷线等建筑结构中凸出物滑下楼也可脱险。

8、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高层、多层公共建筑内一般都设有高空缓降器或救生绳,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设施安全地离开危险的楼层。如果没有,而安全通道又已被堵,救援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你可以迅速利用身边绳索或床单、窗帘等自制简易救生绳,并用水打湿从窗台沿绳缓滑到下面楼层或地面;安全逃生。

9、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假如用手摸房门已感到烫手,此时一旦开门;火焰与浓烟势必迎面扑来。逃生通道被切断且短时间内无人救援。这时候,可采取创造避难场所、固守待援的办法。

10、缓晃轻抛,寻求援助。

被烟火围困暂时无法逃离的人员,应尽量呆在阳台、窗口等易于被人发现和能避免烟火近身的地方。在白天,可以向窗外晃动鲜艳衣物,或外抛轻型晃眼的东西;在晚上即可以用手电筒不停地在窗口闪动或者敲击东西,及时发出有效的求救信号,引起救援者的注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火灾

文章来源:http://www.lide114.com/v6v9cirm.html